首页> 大赛新闻> 正文

倪文尖评委决赛解题:审题有道,张弛有度

2017-10-24

题目1:尼采曾说:没有可怕的深度,就没有美丽的水面。请思考这句话,自拟题目,文体和字数不限。

题目2:请以“度”为题创作一篇作品,文体和字数不限。



59e59c942d039.jpg

总起来说,这二题都不错。平易近人,言简意赅,启发性和发散性强。既更接中学生平日作文题的地气,又继承发扬培文创意写作大赛命题的风格。考虑到“北大培文杯”大赛更鼓励文学创作、获奖作品更看重想象性叙述类文本的特点,这两道显著增强了思辨性的写作试题,事实上增加了参赛者写出优秀作品的难度。这对于竞赛来说,也是很合适的。



59e59ca6ce65d.jpg

倪文尖评委在颁奖典礼上

 

试题一

 

首先引人注目的是,“可怕的”“深度”与“美丽的”“水面”的对举;而“没有……就没有”这种关系性的命题,可伸发的空间极大,比如因/果、表/里、正/反,等等。其次,“没有……就没有……”这话是指陈一种客观事实呢,还是隐喻某种与人的世界相关的哲理?将之置于不同的语境,会有非常不同的理解。再次,这是尼采所说,那尼采说的就一定对吗?其表达强烈的主观性客观上询唤着有理有节的批判性阅读。当然,如果你的阅读面足够,对尼采有更多了解、甚至知道这话的出处,那么很显然,你思维的宽度与深度必将超越一般的读者。

 

通常来说,这是偏论述类文章的写作命题。优秀的作品应该有高明的见识、清晰的逻辑、上佳的文字乃至有效的论证。而有创意的论述文章要怎么写?这无疑是参赛选手面临的新挑战。是写得更像杂文,还是更像学术性随笔?是更幽默一点,还是更博雅一点?是学钱钟书,还是学李敖?等等,完全可以各显神通。

 

假如大赛中出现了较出色的论述文章,那是应该多加鼓励给大奖的!但我估计,培文大赛已被普遍认知为偏重、偏爱文学创作,故此,虽然试题中明言文体不限,但敢于尝试论述文体者必定不多。而要在理解试题的思辨色彩和哲理内涵的前提下,转换为文学性的表达、写出高质量的叙述类文本,其难度又可想而知。所以,大多数参赛者想必会选择试题二来作答。



59e59ccfd00e2.jpg

倪文尖老师在阅卷现场陈述自己的意见

 

试题二

 

“度”是个多音字,既可以是“刻度”“程度”“限度”“制度”“法度”“气度”的“度”,也可以是“揣度”“度德量力”的“度”。尤其是,哲学意义上的“度”,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,所谓“分寸”与“适度”;佛教道教用语的“度”,指使众生从生死烦恼中解脱出来,达到自在的境界。所有这些,使这一试题看似简单,却内含着命制上足够的智慧和机心,也使大赛试题有趣味、有空间,可供参赛者充分驰骋想象力,完全发挥自己,写出好作品。

 

这题当然也可以做议论,且因为试题充分利用了汉字本身的魅力,多义而丰厚,比如由“度”联想到“中庸”“过犹不及”的华夏智慧,由“度”“渡”同源发散到“百度”“摆渡”“度人度己”以至“超度”之类,都可能是有学养、有深度、有创意的好文章。但如前所说,估计更可以期待的竞赛佳作是,能抓住对“度”的某一种理解,悟透想深,又能恰当地转化为虚构与叙述,创意表达。

 

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无论选择试题一还是二,参赛者都应该在理解题中材料内涵的基础上现场写作,也无论是写成何种文体,参赛者都必须应对好、把握住今年试题的新特点。换言之,套作和宿构可以休矣!

 

当然,从测试和命题的更高要求看,今年大赛的试题也不无可商之处。主要是,两道题单独看都是好题,但放一起供选择,就带来问题了。其一,假如有道题选者过少了,那就等于是废题,且还白白浪费了一道好题。其二,阅卷打分,如何平衡两道题的得分,才能更公平合理:好在竞赛的主要目的在于选优拔尖,而如果是中、高考这类大规模、高厉害的测评,那就非常麻烦了。